概念設計比賽

比賽結果

  • 冠軍

    宛自天開

    ** 文字説明由參賽者提供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我們希望將陽光、樹木、流水等天然元素注入地下空間,讓自然灌注其中,藉此擺脫地下空間密不透風的刻板形象。事實上,地下空間是九龍公園的延伸,兩者並非完全割裂。

    公園的中軸線上,海防道入口以古樹為題,提倡保育;公園中心部分則為瀑布斜道,營造生態並降溫消暑,同時緩和南北路面的地勢差距;泳池附近是洞穴似的下沉式廣場。這些空間旨在提供舒適多元的空間感受,從而帶動整個公園的人流。另外,北面的防空洞為球場等康體設施;西面的防空洞為古蹟及歷史展覽場地;東面則為公共圖書館及文創空間。

    整個地下空間將連接附近三個港鐵站,並順應地勢,利用斜道或升降機與附近的道路連接,吸引市民使用這些公共空間。

    得獎者姓名
    • 莊毓麟
    • 胡敬添


  • 亞軍

    Z-EVOLUTION

    ** 文字説明由參賽者提供

    位於九龍西南部的九龍公園目前是一個重要的旅遊、商業、飲食及娛樂中心。為了發揮其潛力成為策略性連接點並成為國際知名地方,團隊強調使用Z 軸營造立體空間。

    由於公園地形高低不平,加上入口設計欠缺吸引力,公園內的一些行人通道未被充分利用,亦未延伸至附近的新發展區。為平衡社區需要及達到可持續發展,團隊亦同時考慮到現有的環境狀況,包括富有歷史價值的老古樹和建築遺產。

    團隊在設計東西及南北向的行人連接性時,觀察了該地區主要使用者(包括遊客、白領和當地居民)的行人流通習慣,。Z-EVOLUTION 的提案針對他們的需求,設計了佈局和活動框架。Z軸連接的設計相當重要,它透過建立一個綜合多層的立體空間,有效地與現時的公園環境協調。根據初步規劃概念和現場分析,Z-EVOLUTION 旨在(i)建立無縫的立體連接、(ii)創造難忘的步行體驗、(iii)構建綜合社區空間,以及(iv)營造一個充滿活力的地標。

    Z-EVOLUTION 利用Z 軸的設計提供視覺、氣味、體感、聲音和通道連接這五個層面的無縫連接。團隊設計的溫室樞紐面積相對較小,與現有景觀兼容,同時減低對現有主要行人通道和生態環境的影響。另外,浮動平台擴展了視覺空間並創造了氛圍,重新定義了空間的意義,例如提供浮動表演舞台。

    這個三層空間的主題是由多種Z 軸連接概念發展出來的。西北部的社區設施樞紐增強了本土特色,而東南部的商業和餐飲樞紐則讓使用者能夠放慢腳步休息一下,享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得獎者姓名
    • 張詠嘉
    • 戴樂頤


  • 季軍

    歐若拉項目

    ** 文字説明由參賽者提供

    羅馬神話中,女神歐若拉在黎明時分打開天門,引進曙光;其灑下的水珠將化為露水,潤澤世間。新設計延伸了傳説的含意,將生機延展開去。設計選址為九龍公園泳池外側,以免影響古樹生長。

    我們希望在購物中心內提供多元的康樂設施,包括體育中心、游泳池、兒童遊樂場、表演場地、手作市場和畫廊,以及由防空隧道建造而成的咖啡館、酒窖和活動室。雨水花園會用作收集和淨化雨水。過量的雨水將被收集在一系列的水箱內,用作灌溉土壤,冷卻效應和沖洗廁所。

    設計應用了自然通風概念。我們亦利用具隔熱功能的防空隧道作爲連接購物中心的地下冷卻通道,以減少對機械通風和除濕器的依賴。

    地下空間亦安裝了導光管,以折射方式引入自然光,減少電力消耗。

    得獎者姓名
    • 翁梓賢
    • 張曉婷
    • 黃煒程
    • 溫芷欣
    • 鄭曉荷
    • 吳冠平


  • 優異作品

    都會氣息

    ** 文字説明由參賽者提供

    在暄鬧的都會中疲憊不堪的你,可曾靜下心來,細聽自己的呼吸和步調?「都會氣息」,源自大家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

    都會氣息,總與尖沙咀劃上等號。這處土地承載著無盡的暄鬧與繁榮,熙來攘往,川流不息。尖沙咀的基調是我們的藍本,在市肺之下,我們開拓城市空間,以交織的網絡向四方展翅,讓都會的繁華氣息再創經典。

    日光之中,尖沙咀盛氣凌人;岩隙之間,我們期待更多靈感交匯。牽引共嗚的知識饗宴、洗滌心靈的庭園綠意、觸動感官的文史之旅,將使我們的喘息得到迴響。一個四面台,一支結他,讓那躊躇滿志的他一展才華,讓那鬱鬱不樂的她如沐春風。大世界裡的小確幸,使你我的軌跡交匯,產生共嗚,在漫無邊際的天際線下,為都市遊子尋覓歇息的空間。

    拋開公事包、放下行李箱,找個屬於一己的洞穴,尋回最自我的氣息吧﹗

    得獎者姓名
    • 陳明睿
    • 楊繕而
    • 王樂然
    • 楊孝賢
    • 張港其
    • 陳翠翎
    • 黎彥珺
    • 陳卓熙


  • 優異作品

    KORE

    ** 文字説明由參賽者提供

    九龍公園位於尖沙咀區的核心地帶,自1970 年以來一直是該區最重要的公共空間。隨著該地區的發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長,探索發展地下空間的可能性能加強該區行人網絡的連接性及解決缺乏社區設施等問題,同時也是改善九龍公園的絕佳機會。

    KORE 設想了一種獨特的方式來處理地下空間。擺脫慣常的室內設計角度,KORE 專注於把地下空間融入公園的整體設計。以園境設計概念為框架,設計出一個方便而充滿活力的社區綠化空間。

    靈感源於一顆平凡的種子,期待著新生命的繁衍和根的建立。KORE 旨在為九龍公園建立一個新的核心,通過使用可持續發展和生態保護的設計把園境要素引進地下空間的規劃裏。

    設計中的新地標 – 森之大空洞,是一個橫跨四層至地下一層的大型垂直開口,令園境要素能突破樓層的限制延伸到地下空間裏。跨層的玻璃盒種植區巧妙地設置於中央走廊,在製造小型花園的同時亦能採納自然光進入地下空間。

    中央走廊從中伸展出來,並像根部發芽一般延伸到整個公園,形成一個四通八達的行人網絡。現有的古蹟和新設施被行人網絡貫連,建立出充滿活力和層次的佈局。

    KORE 是在九龍公園中心種植的一顆新種子,它正準備發芽並為地下空間注入新動力。

    得獎者姓名
    • 袁俊彥
    • 彭梓蓉
    • 趙浩雲
    • 何裕明
    • 吳紫茵


簡介

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於2015年6月開展「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策略性地區先導研究」,旨在辨識四個策略性地區內發展地下空間的潛力,及制定地下空間總綱圖為未來地下空間發展作出指引。舉辦是次概念設計比賽旨在鼓勵青年為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的規劃及設計提供意見和想法,共同創造連貫、互通、高質素和富有活力的地下空間網絡。

詳情請參閱比賽章程

下載

概念設計比賽文件##
  1. 參賽登記表格
  2. 參賽表格
  3. 尖沙咀西地下空間發展設計界限及限制圖的PDF版本#

已報名的參賽者可聯絡統籌機構索取九龍公園的航空照片及尖沙咀西地下空間發展設計界限及限制圖的 CAD 版本。

# 資料只作本比賽之用,不應用作其他用途。

## 比賽已完滿結束,上述文件不再供下載。

概念設計比賽小冊子



比賽時間表

  • 2018年1月下旬
    開始比賽程序
  • 2018年2月1日
    開始接受
    報名參賽
  • 2018年2月9日
    簡介會
  • 2018年2月28日
    截止接受
    報名參賽
  • 2018年3月14日
    至2018年4月13日
    遞交參賽作品
  • 2018年7月或8月
    公佈得獎者
  • 2018年8月16日
    頒獎典禮

簡介會

主辦機構將於 2018 年2 月9 日為有興趣的參賽者舉辦一場簡介會,歡迎任何有意遞交參賽作品的人士出席,有興趣的人士可預先向統籌機構透過電郵登記: info_urbanunderground@aecom.com
日期:
2018 年 2 月9 日(星期五)
時間:
下午 2:30 至下午 4:00
地點:
香港中環愛丁堡廣場 3 號展城館 3 樓會議室



獎項

勝出作品(3份)
冠軍
HK$15,000
亞軍
HK$10,000
季軍
HK$8,000
優異作品(2份)
各獲面值港幣 1,000 元的書券

報名

任何有意遞交參賽作品的人士必須於 2018 年2 月1 日至 28 日期間 (包括首尾兩日)預先透過電郵向統籌機構報名參賽 : info_urbanunderground@aecom.com。任何未有報名的參賽作品將不獲受理。

評審準則

20%

創意及創新

20%

設計、美感及
地區特色的應用

20%

可持續發展及環保概念

15%

與周邊現有和
已規劃發展的兼容性

15%

功能及實用性

10%

表達技巧

常見問題

  • help
    何時需要遞交參賽表格? 是否需要提供任何證明文件以確認會員資格或學生身份?
    參賽作品應連同已填妥及簽署的參賽表格遞交,如你是比賽章程所列舉的專業學會的學生會員/畢業生會員/年青會員或/及相關學科的大專院校生,則無需遞交任何證明文件。可是,請確保你在表格上提供的資料是真實、正確及有效。主辦機構/統籌機構保留在有需要時要求參加者提供證明文件的權利。
  • help
    參加者是否只需考慮由大會提供的 PDF 檔案裏顯示的九龍公園界限下的空間? 還是應包括於第一階段公眾參與摘要第 17 頁的整個尖沙咀西的範圍?
    尖沙咀西地下空間發展設計界限及限制圖的 PDF 版本(編號: 60433316/SK3168)提供了本比賽的設計範圍。參賽者可參考第一階段公眾參與摘要章節一及章節二,包括第 17 頁的整個尖沙咀西範圍來考慮參賽設計的背景及限制,例如:連接問題、社區空間不足、現時尖沙咀區康樂及古蹟特色和締造地區為本的空間整合協同效應。有關詳情,請參閱比賽章程的第四節。


評審委員會

(排名不分先後)
  • 葉傲冬先生, JP
    油尖旺區議會主席
  • 陳國璋工程師
    上任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
  • 陳沐文先生
    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
  • 杜立基先生
    香港規劃師學會副會長
  • 黃德業先生
    上任香港園境師學會會長
  • 郭岳忠測量師
    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
  • 鄧文彬教授, BBS
    香港城市設計學會會長
註:主辦機構有權更改評審委員會的組成,而不作另行通知。評審委員會的最終名單將於本網頁公佈。

查詢

統籌機構: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策動永續發展坊

地址:
香港薄扶林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
賽馬會教學樓7樓703室

電話:
3917-4909 (柳淑芝女士)
3917-8638 (林組懿女士)
主辦機構
統籌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