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设计比赛

比赛结果

  • 冠军

    宛自天开

    ** 文字说明由参赛者提供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我们希望将阳光、树木、流水等天然元素注入地下空间,让自然灌注其中,借此摆脱地下空间密不透风的刻板形象。事实上,地下空间是九龙公园的延伸,两者并非完全割裂。

    公园的中轴线上,海防道入口以古树为题,提倡保育;公园中心部分则为瀑布斜道,营造生态并降温消暑,同时缓和南北路面的地势差距;泳池附近是洞穴似的下沉式广场。这些空间旨在提供舒适多元的空间感受,从而带动整个公园的人流。另外,北面的防空洞为球场等康体设施;西面的防空洞为古迹及历史展览场地;东面则为公共图书馆及文创空间。

    整个地下空间将连接附近三个港铁站,并顺应地势,利用斜道或升降机与附近的道路连接,吸引市民使用这些公共空间。

    得奖者姓名
    • 莊毓麟
    • 胡敬添


  • 亚军

    Z-EVOLUTION

    ** 文字说明由参赛者提供

    位于九龙西南部的九龙公园目前是一个重要的旅游、商业、饮食及娱乐中心。为了发挥其潜力成为策略性连接点并成为国际知名地方,团队强调使用Z 轴营造立体空间。

    由于公园地形高低不平,加上入口设计欠缺吸引力,公园内的一些行人通道未被充分利用,亦未延伸至附近的新发展区。为平衡社区需要及达到可持续发展,团队亦同时考虑到现有的环境状况,包括富有历史价值的老古树和建筑遗产。

    团队在设计东西及南北向的行人连接性时,观察了该地区主要使用者(包括游客、白领和当地居民)的行人流通习惯,。 Z-EVOLUTION 的提案针对他们的需求,设计了布局和活动框架。 Z轴连接的设计相当重要,它透过建立一个综合多层的立体空间,有效地与现时的公园环境协调。根据初步规划概念和现场分析,Z-EVOLUTION 旨在(i)建立无缝的立体连接、(ii)创造难忘的步行体验、(iii)构建综合社区空间,以及(iv)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标。

    Z-EVOLUTION 利用Z 轴的设计提供视觉、气味、体感、声音和通道连接这五个层面的无缝连接。团队设计的温室枢纽面积相对较小,与现有景观兼容,同时减低对现有主要行人通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另外,浮动平台扩展了视觉空间并创造了氛围,重新定义了空间的意义,例如提供浮动表演舞台。

    这个三层空间的主题是由多种Z 轴连接概念发展出来的。西北部的社区设施枢纽增强了本土特色,而东南部的商业和餐饮枢纽则让使用者能够放慢脚步休息一下,享受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得奖者姓名
    • 张咏嘉
    • 戴乐颐


  • 季军

    歐若拉項目

    ** 文字说明由参赛者提供

    罗马神话中,女神欧若拉在黎明时分打开天门,引进曙光;其洒下的水珠将化为露水,润泽世间。新设计延伸了传说的含意,将生机延展开去。设计选址为九龙公园泳池外侧,以免影响古树生长。

    我们希望在购物中心内提供多元的康乐设施,包括体育中心、游泳池、儿童游乐场、表演场地、手作市场和画廊,以及由防空隧道建造而成的咖啡馆、酒窖和活动室。雨水花园会用作收集和净化雨水。过量的雨水将被收集在一系列的水箱内,用作灌溉土壤,冷却效应和冲洗厕所。

    设计应用了自然通风概念。我们亦利用具隔热功能的防空隧道作为连接购物中心的地下冷却通道,以减少对机械通风和除湿器的依赖。

    地下空间亦安装了导光管,以折射方式引入自然光,以减少电力消耗。

    得奖者姓名
    • 翁梓贤
    • 张晓婷
    • 黄炜程
    • 温芷欣
    • 郑晓荷
    • 吴冠平


  • 优异作品

    都会气息

    ** 文字说明由参赛者提供

    在暄闹的都会中疲惫不堪的你,可曾静下心来,细听自己的呼吸和步调? 「都会气息」,源自大家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

    都会气息,总与尖沙咀划上等号。这处土地承载着无尽的暄闹与繁荣,熙来攘往,川流不息。尖沙咀的基调是我们的蓝本,在市肺之下,我们开拓城市空间,以交织的网络向四方展翅,让都会的繁华气息再创经典。

    日光之中,尖沙咀盛气凌人;岩隙之间,我们期待更多灵感交汇。牵引共呜的知识飨宴、洗涤心灵的庭园绿意、触动感官的文史之旅,将使我们的喘息得到回响。一个四面台,一支结他,让那踌躇满志的他一展才华,让那郁郁不乐的她如沐春风。大世界里的小确幸,使你我的轨迹交汇,产生共呜,在漫无边际的天际线下,为都市游子寻觅歇息的空间。

    抛开公事包、放下行李箱,找个属于一己的洞穴,寻回最自我的气息吧﹗

    得奖者姓名
    • 陈明睿
    • 杨缮而
    • 王乐然
    • 杨孝贤
    • 张港其
    • 陈翠翎
    • 黎彦珺
    • 陈卓熙


  • 优异作品

    KORE

    ** 文字说明由参赛者提供

    九龙公园位于尖沙咀区的核心地带,自1970 年以来一直是该区最重要的公共空间。随着该地区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探索发展地下空间的可能性能加强该区行人网络的连接性及解决缺乏社区设施等问题,同时也是改善九龙公园的绝佳机会。

    KORE 设想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处理地下空间。摆脱惯常的室内设计角度,KORE 专注于把地下空间融入公园的整体设计。以园境设计概念为框架,设计出一个方便而充满活力的社区绿化空间。

    灵感源于一颗平凡的种子,期待着新生命的繁衍和根的建立。 KORE 旨在为九龙公园建立一个新的核心,通过使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设计把园境要素引进地下空间的规划里。

    设计中的新地标 – 森之大空洞,是一个横跨四层至地下一层的大型垂直开口,令园境要素能突破楼层的限制延伸到地下空间里。跨层的玻璃盒种植区巧妙地设置于中央走廊,在制造小型花园的同时亦能采纳自然光进入地下空间。

    中央走廊从中伸展出来,并像根部发芽一般延伸到整个公园,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行人网络。现有的古迹和新设施被行人网络贯连,建立出充满活力和层次的布局。

    KORE 是在九龙公园中心种植的一颗新种子,它正准备发芽并为地下空间注入新动力。

    得奖者姓名
    • 袁俊彦
    • 彭梓蓉
    • 赵浩云
    • 何裕明
    • 吴紫茵


简介

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规划署于2015年6月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策略性地区先导研究」,旨在辨识四个策略性地区内发展地下空间的潜力,及制定地下空间总纲图为未来地下空间发展作出指引。举办是次概念设计比赛旨在鼓励青年为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规划及设计提供意见和想法,共同创造连贯、互通、高质素和富有活力的地下空间网络。

详情请参阅比赛章程

下载

概念设计比赛文件##
  1. 参赛登记表格
  2. 参赛表格
  3. 尖沙咀西地下空间发展设计界限及限制图的PDF版本#

已报名的参赛者可联络统筹机构索取九龙公园的航空照片及尖沙咀西地下空间发展设计界限及限制图的 CAD 版本。

# 资料只作本比赛之用,不应用作其他用途。

## 比赛已完满结束,上述文件不再供下载。

概念设计比赛小册子



比赛时间表

  • 2018年1月下旬
    开始比赛程序
  • 2018年2月1日
    开始接受
    报名参赛
  • 2018年2月9日
    简介会
  • 2018年2月28日
    截止接受
    报名参赛
  • 2018年3月14日
    至2018年4月13日
    递交参赛作品
  • 2018年7月或8月
    公布得奖者
  • 2018年8月16日
    颁奖典礼

简介会

主办机构将于 2018 年2 月9 日为有兴趣的参赛者举办一场简介会,欢迎任何有意递交参赛作品的人士出席,有兴趣的人士可预先向统筹机构透过电邮登记: info_urbanunderground@aecom.com
日期:
2018 年 2 月9 日(星期五)
时间:
下午 2:30 至下午 4:00
地点:
香港中环爱丁堡广场 3 号展城馆 3 楼会议室



奖项

胜出作品(3份)
冠军
HK$15,000
亚军
HK$10,000
季军
HK$8,000
优异作品(2份)
各获面值港币 1,000 元的书券

报名

任何有意递交参赛作品的人士必须于 2018 年2 月1 日至 28 日期间 (包括首尾两日)预先透过电邮向统筹机构报名参赛 : info_urbanunderground@aecom.com。任何未有报名的参赛作品将不获受理。

评审准则

20%

创意及创新

20%

设计、美感及
地区特色的应用

20%

可持续发展及环保概念

15%

与周边现有和
已规划发展的兼容性

15%

功能及实用性

10%

表达技巧

常见问题

  • help
    何时需要递交参赛表格? 是否需要提供任何证明文件以确认会员资格或学生身份?
    參赛作品应连同已填妥及签署的参赛表格递交,如你是比赛章程所列举的专业学会的学生会员/毕业生会员/年青会员或/及相关学科的大专院校生,则无需递交任何证明文件。可是,请确保你在表格上提供的资料是真实、正确及有效。主办机构/统筹机构保留在有需要时要求参加者提供证明文件的权利。
  • help
    参加者是否只需考虑由大会提供的 PDF 档案里显示的九龙公园界限下的空间? 还是应包括于第一阶段公众参与摘要第 17 页的整个尖沙咀西的范围?
    尖沙咀西地下空间发展设计界限及限制图的 PDF 版本(编号: 60433316/SK3168)提供了本比赛的设计范围。参赛者可参考第一阶段公众参与摘要章节一及章节二,包括第 17 页的整个尖沙咀西范围来考虑参赛设计的背景及限制,例如:连接问题、社区空间不足、现时尖沙咀区康乐及古迹特色和缔造地区为本的空间整合协同效应。有关详情,请参阅比赛章程的第四节。


评审委员会

(排名不分先后)
  • 叶傲冬先生, JP
    油尖旺区议会主席
  • 陈国璋工程师
    上任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
  • 陈沐文先生
    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
  • 杜立基先生
    香港规划师学会副会长
  • 黄德业先生
    上任香港园境师学会会长
  • 郭岳忠测量师
    香港测量师学会会长
  • 邓文彬教授, BBS
    香港城市设计学会会长
注:主办机构有权更改评审委员会的组成,而不作另行通知。评审委员会的最终名单将于本网页公布。

查询

统筹机构: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策动永续发展坊

地址:
香港薄扶林香港大学百周年校园
赛马会教学楼7楼703室

电话:
3917-4909 (柳淑芝女士)
3917-8638 (林组懿女士)
主办机构
统筹机构